生命中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片刻:
「你望著前方的挑戰,你知道會經歷一段難熬的時間,所以非常希望可以快轉過去?」
學生時期,可能是隔天要面對一個很困難的大考,你希望明天可以快轉過去。
踏入社會後,或許會想快轉過跟一個很難搞的客戶提案的過程。
在生命中,會有許許多多時刻讓我們感嘆:「真想回到那個無憂天真的年歲」,躲回一些長輩的庇蔭。
但終究有一天,我們必須上場,站上那個生命給我們的擂台。
講到這,我想分享一個我書中《天上總會有雲,但你才是天空》的故事,這個故事是關於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大衛像。
米開朗基羅開始雕刻鼎鼎有名的大衛像時,年僅29歲。他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,全心全意、近乎偏執地雕刻著一塊在托斯卡尼出土的大理石。他的創作題材正是來自舊約聖經中「大衛和歌利亞」的故事。
在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發生在以色列和非利士人打仗的時期。
當時,非利士軍隊派出一名叫歌利亞的巨人,個性凶猛殘暴。以色列軍隊裡沒人敢和巨人挑戰。這時,竟然有個牧羊少年自告奮勇,那就是大衛。大衛不僅手無寸鐵,身上甚至沒有任何盔甲保護。非利士人見到大衛就一陣訕笑,準備看歌利亞剝下這男孩的皮。
大衛走上戰場,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機會。他唯一會使用的武器,就是一條皮帶和五顆石頭。他把石頭綁在皮帶上快速甩動、瞄準後,用力一甩,石頭飛出,竟然直接擊中巨人的雙眼之間!歌利亞應聲倒地,大衛快步上前,用歌利亞的劍砍下他的頭。以色列人士氣大增,一擁而上,非利士人則兵荒馬亂,兵潰如山倒。
在米開朗基羅雕刻大衛像的時候,「大衛與歌利亞」已經多次被當地藝術家當創作題材,不過大部分的藝術創作都在展現大衛的勝利姿態,比如:大衛一腳踩在巨人身上,或高舉著巨人被砍下的頭顱。
但米開朗基羅做了個大膽的決定:他選擇呈現大衛剛站上戰場,準備擲出石頭、但勝敗未知的那一刻。於是,你所看到的不是戰勝後的驕傲,而是開戰前的全神貫注,他的體態好像是放鬆的,但走到他握著石頭的手前,可看到手是冒出青筋、是緊繃的。
當年親眼看到大衛像時,我也深刻體會到了一個道理:
一個故事真正精彩的,正是結局前的緊要關頭。生死未定、勝敗未知的那一刻最有張力,因為那一刻正彰顯了主角的選擇與意念。有了這一刻,也更能顯出勝利的意義。
在人生中,當我們被生命帶上場、緊要關頭的那一刻,我們的姿態是如何的呢?是選擇逃走,還是提醒自己放鬆、專注、以滿滿的信念來發揮our best?
明天我的Podcast來賓 村子裡的凱莉哥,對我來說,她正是保有著這種放鬆、專注的姿態、持續面對著她生命遞給她與她的孩子的挑戰。這是一個什麼樣姿態與精神呢?別錯過明天上架的《劉軒的How to人生學》,相信聆聽的你會獲得不一樣的勇氣,能換個角度品嚐生命放在我們面前的關卡。
歡迎鎖定明天的節目!
🔻歡迎立即訂閱🔻
Apple Podcast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nBR9X
Spotify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PGR2i
KKBOX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TZj60
SoundOn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Nqe3b
Firstory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MlUCI
Google Podcast ➡️ https://lihi1.com/4VCQT
本系列特別節目由 XUAN 劉軒、 軒言文創 SoundShine、 三采文化Suncolor、 #迷誠品 四方共同合作
-
╳
53篇生活哲學,《天上總會有雲,但你才是天空》現正熱賣中 👉 https://tinyurl.com/y63nmdo9